语音播报
一、 招生定位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我校在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旨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 、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 ,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武汉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 始终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 、时代命脉紧紧相连, 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一流人才 。报考我校强基计划考生应理想信念坚定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格健全、身心健康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所报考的基础学科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和科研志向,并有吃苦耐劳 、甘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 ,以时间为刻度 ,不断书写基础学科科学研究的新高度 。 二、 招生专业 作为中国高校学科最具综合性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 、特色明显,基础学科实力雄厚 。 经综合考虑学校学科优势,我校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化学 、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历史学 、哲学 、基础医学专业 ,招生规模为150名 。将在多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招生 ,详细分省招生计划以我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 三 、 专业特色 数学与应用数学 :入选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在最近的2016年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科学研究水平排名全国第4 。拥有“国家天元数学中部中心” 、“湖北应用数学中心”(十三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 、“计算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学术平台 。突出名师引领、支持个性化发展 、强化科研训练 、加强国际化培养 、重视本硕博衔接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宽广扎实的数学基础与实际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立志于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交叉学科应用 ,视野开阔 、勇于创新的高层次拔尖数学人才 。 物理学 :全国第一个通过三级专业认证的物理学专业 ,获批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次教育部学科评估均位列全国所有高校物理学专业前十名。拥有一支以徐红星院士、六位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学术视野开阔 、创新思维活跃的教师队伍 。旨在招收对物理学具有浓厚兴趣 、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学生 ,以高难度荣誉课程为基础实行小班教学 ,以博士生导师一带一的形式实行科研训练 。 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首批通过全国高校化学专业试点认证(最高等级),获批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生自进校起 ,国字号名师即担任学业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以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为基础 ,实施小班化教学和管理 ,鼓励跨专业选课、支持个性化发展,分阶段进行科研能力训练 。学生二年级起逐步进入科研实验室,本科阶段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科阶段赴海外名校学习 。学生还将享受专属奖学金、定制式实践训练 ,百分百师从知名博导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生物科学 :获批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充分利用、发挥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科研优质资源(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 、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双一流”学科等)育人优势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为对生命科学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源头创新 、具有一定学科特长的同学 ,提供一体化的衔接培养模式。通过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综合素质培养,为国家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突出创新意识、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竞争 ,具备逐步成长为高层次生物科学研究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的潜力 。 汉语言文学:始创于1893年的“汉文门”,是武汉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历史辉煌 ,积淀厚重 ,学风优良 ,实力雄厚 。该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生入校后即由国字号名师进行一对一学业指导,实施小班化教学、个性化培养 ,依托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省部级科研基地 ,利用省级实践教学中心 ,分阶段进行科研能力训练 。优先选派和资助赴海外名校研习 。通过一体化的衔接培养模式 ,培养专业基础扎实 ,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思想创新能力及国际视野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具备逐步成长为所从事研究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的潜力 ,服务国家重大文化战略 。 历史学:创建于1913年,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突出 。拥有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两个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入选首批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坚持国际化办学,专职外籍专家提供全英文课程 ,并资助学生赴海外名校学习。创设“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科研项目制与学年论文制” ,为有志于探索历史学奥秘的学生实行一体化衔接式培养,支持个性化发展 ,提供一对一专业学术导师指导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享受专属奖学金。利用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节活动、专业的实习基地 ,培养高素质 、厚基础 、强能力的历史学拔尖人才。 哲学: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是国内历史最悠久 、最有实力的哲学专业之一 ,在国际上具有良好声誉和广泛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武汉大学校长李达曾兼任哲学系主任。师资力量雄厚 ,有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多人 。利用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 ,通过本硕博衔接、国际化 、小班化以及科教协同等特色培养和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厚的理论素养、严谨的理论思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宽广的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医学:具有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背景、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 。免疫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临床医学 、生物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群进入全球ESI前5‰或1% 。推行小班化、个性化 、国际化和导师制的“三化一制”培养模式 ;构建教学与科研 、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三协同”的科教协同培养机制 ;搭建国际合作培养平台,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法国洛林大学等医学院校深度合作 、联合培养。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 、专业学习与科研训练衔接、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衔接、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衔接,致力于培养符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厚基础 、宽口径 ,懂临床 、擅科研,能创新 、敢引领”的基础医学领军人才。 四 、 报名条件和方式 申请我校强基计划的报名考生可分为以下两类 :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 、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 ,下同)优异的考生 。 第二类 :基础学科拔尖 ,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五项学科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 ,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以上的考生 。 考生可于2020年5月10日10 :00至30日12:00登录武汉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按要求准确 、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最多可以报考我校在生源省有强基计划的同科类(新高考改革省份指同选考科目要求)3 个专业 。 五、 培养方案亮点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坚持高起点、高层次 、少而精、国际化的原则 , 以造就德才兼备、基础扎实 、学术视野开阔、拥有为科学百折不挠、努力进取的拼博精神 , 有潜力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的基础学科领军人才。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成才规律 , 因材施教 , 借鉴已有先进经验 , 发挥武汉大学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特色 , 探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举措,树立标杆 。 1、学校将为每名强基计划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跟踪培养发展情况,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实行单独编班、小班制教学 ,设置首席教授 ,实施烛光导航工程,安排国字号名师“一对一”指导学生的学习及科研活动 。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优质教学科研资源 ,用最优秀的教师队伍 ,分阶段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培养一流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 2 、学校将对强基计划学生实行阶段性考核及动态分流补入机制 。本科二年级末,组织专家对强基计划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不合格学生分流到同专业(学院)普通班 ,空缺人数可由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同专业或相近专业普通班学生申请转入 。本科三年级末 ,组织专家对强基计划学生进行考核,考核良好和优秀者即可获得推免攻读研究生资格 ,其中考核优秀者优先获得直博资格 。研究生阶段 ,继续实行专家考核机制,监控培养质量 ,对不合格学生进行分流管理 。 3 、学校将通盘考虑强基计划学生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和科研 ,以学术为纽带 ,以拔尖创新的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制定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方案。本科阶段重点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推进科教协同育人 ,学校相关科研项目以及科研机构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 、前沿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优先吸纳强基计划学生参与项目研究 。 4、学校将多渠道增加强基计划学生国际交流交换学习机会 ,学校支持学生出国交流经费优先保证强基计划学生需求;突出能力培养 ,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科学领域拔尖人才,并在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 ,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 、考前准备、高考预测 、志愿填报 、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